(

)

写景
秋节
咏物
菊花
情感
哀愁
孤寂
友情
节气
冬季

赏析

这首《水龙吟·其三·残菊》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张慎仪所作,通过对夕阳、秋痕、残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孤独高洁品格的赞美。"夕阳红褪秋痕,枝枝低压闲阶重",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秋意渐浓,菊花低垂于台阶之上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孤寂。"芳心几度,暗中偷减,愁来补空",以拟人手法写菊花凋零,暗寓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径曲渐芜,篱歌欲断,不堪调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篱笆边的歌声也显得凄凉,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伤。"怅晚香幽独,白衣人杳,陶情酒、谁为送",借菊花的幽香和无人欣赏的境况,寄托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惆怅。"丛额新寒遭中,到小春、犹含余冻",写菊花在严寒中仍坚韧不屈,暗示诗人坚韧的性格。"卷帘花瘦,尖风吹过,似闻凄讽",通过描绘花瓣被风吹动的场景,传递出一种凄冷的氛围。"寄语枯萤,倦蜂痴蝶,谩寻香梦",诗人以枯萤、倦蜂和痴蝶自比,感叹它们虽有寻觅香气的愿望,却无法留住美好的时光。最后,"待落莫留与,岁寒三友,一充清供",诗人希望即使在凋零之际,残菊也能成为寒冬中的清雅之物,象征着坚贞不渝的品格。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残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高尚情操。

猜您喜欢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花朝雨中集字
明末清初·彭孙贻
花朝杯在手,联句竞劳思。咏物怀今古,幽栖惬岁时。邻鸡宵烛尽,深薜草堂垂。且抱疏弦卧,知音欲问谁。
非狂
明末清初·屈大均
非狂人不信,尽作酒徒看。市上无屠者,淮阴有钓竿。英雄宜发白,老大更心丹。惨淡风云会,时来定不难。
栖霞道中示蕴山
清·翁方刚
从我负书非曰归,诗情先逐晓云飞。重阳细雨迟黄菊,六代精蓝冷翠微。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洞天且莫题名姓,苔藓濛濛恐湿衣。
重阳后五日同裕轩辛楣游城南万泉寺(其一)
清·翁方刚
活活蒸冬水,先迎冷客来。僧房扫黄叶,禅榻即苍苔。酝酿村阴意,商量野菊开。谁能未花日,闲步问丰台。
谢石林
明·钟梁
病夫欲赴东林会,黄牍青秧已届期。佞佛岂嫌蔬供薄,逃名虚受野云知。泥深仄径青蓑冷,雨锁平桥钓艇迟。为报忧时社中客,县官今幸少鞭笞。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唐·杜甫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