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友
人
山
花
平
明
方
发
尽
,
为
待
好
风
吹
。
不
见
移
来
日
,
先
愁
落
去
时
。
浓
香
薰
叠
叶
,
繁
朵
压
卑
枝
。
坐
看
皆
终
夕
,
游
蜂
似
有
期
。
写花
写景
情感
友情
看花
写山
坐看终夕
写花时间
花期
译文
清晨花朵才展开,等待着微风的轻抚。
还没见到它移到阳光下的日子,就先为它将要凋谢的时刻感到忧愁。
浓郁的香气熏染着层叠的叶片,繁多的花朵压低了细弱的枝条。
我坐在这里观看直至深夜,仿佛蜜蜂来访都有它们约定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花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平明方发尽,为待好风吹。"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春天的花朵已经开放,诗人在等待着和煦的风来助其繁荣。"不见移来日,先愁落去时。" 这里流露出一丝哀愁,虽然现在还未看到花朵凋零,但诗人却已经提前感到忧虑,因为他知道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浓香薰叠叶,繁朵压卑枝。" 这两句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山花盛开的情景,香气浓郁,花朵密集,甚至因为过于茂盛而使得树枝低垂。"坐看皆终夕,游蜂似有期。" 诗人悠闲地坐在这美丽的自然中观赏着这些花朵,就像勤劳的小蜂虫一样似乎也知道自己的任务和时限,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山花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生命易逝的感悟。
方干
341首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鹧鸪天(其二)
宋·李之仪
浓丽妖妍不是妆。十分风艳夺韶光。牡丹开就应难比,繁富犹疑过海棠。须仔细,更端相。烂霞梳晕带朝阳。千金未足酬真赏,一度相看一断肠。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其五)
宋·朱熹
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