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少
林
寺
访
雪
居
上
人
因
订
曹
溪
之
游
万
山
深
处
听
流
泉
,
古
寺
逢
僧
结
净
缘
。
折
苇
已
从
江
北
渡
,
浮
杯
欲
问
岭
南
禅
。
松
花
糁
玉
传
香
饭
,
蕙
帐
留
云
伴
独
眠
。
夜
静
悠
悠
绝
尘
想
,
梦
随
新
月
到
西
天
。
写景
山水
抒情
记梦
古寺
松花
夜静
西天
秋天
古寺逢僧
新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深入万山之中,聆听流水潺潺,于古寺中遇见僧侣,结下清净之缘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以及对精神之旅的向往。首句“万山深处听流泉”,以“万山”展现广阔而幽深的自然环境,通过“听流泉”这一动作,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世界。次句“古寺逢僧结净缘”,在这样的环境中遇见僧侣,象征着心灵的相遇与净化,形成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纯净关系。接着,“折苇已从江北渡,浮杯欲问岭南禅”,描述了诗人跨越地理界限,寻求精神上的探索与交流。这里的“折苇渡江”和“浮杯问禅”都富有象征意义,前者表示了行动的自由与决心,后者则体现了对智慧和真理的渴望。“松花糁玉传香饭,蕙帐留云伴独眠”,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松花与玉饭的香气,以及云留于蕙帐陪伴独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氛围。最后,“夜静悠悠绝尘想,梦随新月到西天”,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在夜的静谧中,他摒弃了尘世的杂念,让心灵随着新月的指引,穿越至遥远的西方,暗示着对精神追求的无限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以及精神探索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猜您喜欢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放舟戏书(其二)
宋·释绍嵩
两岸萧萧芦荻秋,斜风细雨转船头。年来频作江湖梦,须向山阴上小舟。
山行(其四)
宋·卫宗武
古寺僧窗借榻眠,桑柔柳暗乍晴天。梦残一枕春酲醒,木杪钟声破晓烟。
矮斋杂咏·宿溪上
宋·华岳
梦回斜月挂林端,酒力初消怯夜寒。何处客舟犹未泊,一声柔橹过前滩。
松亭夜集书感
明·李默
松长新枝竹倍浓,尽从去后托春风。亭开野径寒云外,人坐疏林落照中。丘壑敢论吾志在,钓游犹忆少时同。引杯烧烛今何夕,欲话离心月满空。
梅二首(其二)
宋·张嵲
荒山雪尽水生烟,独发寒英媚远天。乱蕊凝姿残照里,瘦松含态晚风前。疑将翠袖倚修竹,若献明珰傍广川。丧乱自嗟容鬓改,攀条三嗅惜流年。
摸鱼子·题四弟莘吾秋日山居图
清末近现代初·奭良
甚秋容、彫疏满眼,山中宜适晨暝。蓬蓬如齐攒云树,野卉小红低映。霜信冷。试信步幽寻,微渺寥天净。閒居漫兴。只采药林深,寻碑寺古,淡趣略相等。秋声紧。一片枫林槲影。西风吹入寒.....
乙未八月二十二夜梦宿山寺与僧讲道论诗不觉夜分僧赋一联云鹤向白云栖处宿僧从青嶂影边归觉而微改其句足成一律云
元末明初·叶颙
天风吹梦过招提,瘦策迢迢扣夕扉。鹤拣白云枝上宿,僧从青嶂月边归。杉松韵古调清乐,苔藓痕深染敝衣。多谢山灵能念旧,此心焉敢忘烟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