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铙
歌
鼓
吹
曲
十
二
首
(
其
七
)
诸
将
伐
蜀
取
剑
州
蜀
主
孟
昶
封
府
库
请
䧏
为
巴
蜀
平
第
七
惟
彼
巴
蜀
,
务
靡
丽
以
夸
。
金
块
珠
砾
,
纳
政
于
邪
。
于
铄
王
师
,
如
虎
如
螭
。
㩋
夷
凶
族
,
使
民
气
以
摅
。
足
不
加
首
,
臂
岂
大
于
股
。
启
关
迎
䧏
,
崩
角
无
敢
后
。
声
明
宣
,
流
被
区
。
有
百
蛮
来
,
同
孚
至
理
。
上
邻
二
五
皇
,
德
羡
且
阜
。
边塞
战争
赞美
抒怀
赞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将领征讨蜀地,最终平定剑州,蜀主孟昶主动献出府库,请求平定巴蜀的情景。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首先,“惟彼巴蜀,务靡丽以夸”一句,点出了巴蜀之地的奢华与浮华,暗示了蜀主孟昶的奢侈生活,为后文他的投降埋下伏笔。接着,“金块珠砾,纳政于邪”描述了孟昶将珍贵的财宝作为投降的礼物,献给宋朝将领,表现了他的无奈与屈服。“于铄王师,如虎如螭”赞美了宋朝军队的强大与勇猛,将其比作虎和螭,形象地展示了军队的威武。“啚夷凶族,使民气以摅”表达了平定叛乱,安抚百姓,恢复秩序的主题,显示了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征服,还有治理与和平。“足不加首,臂岂大于股”这一句,通过类比,强调了战争的高效与迅速,说明了宋军行动之快,如同脚踏实地,直捣黄龙,没有多余的步骤。“启关迎鵷,崩角无敢后”描绘了蜀地人民在宋军到来时的欢迎场景,以及他们对平定者的敬畏之心,体现了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声明宣,流被区”则表明了宋朝的声望和影响力,其和平与正义的行动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了整个区域。最后,“有百蛮来,同孚至理”表达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认同,强调了统一与和谐的重要性。“上邻二五皇,德羡且阜”总结了宋朝的德行与成就,与古代帝王相比,宋朝的统治者以其仁德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与幸福。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还蕴含了深刻的政治与道德寓意,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争与和平、权力与道德的思考。
宋濂
180首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