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悼亡
社会批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凉的场景,反映出社会中人情冷漠的一面。开篇即以“城北仲家翁”、“渠家多酒肉”勾勒出一个富裕的家庭背景,但随后的“仲翁妇死时,吊客满堂屋”显示了在悲伤降临时,众人团聚却只因酒宴而来。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仲翁自身亡,能无一人哭”,表达了一种对生命脆弱和人情淡漠的哀叹。最后两句“吃他杯脔者,何太冷心腹”则是对那些在主人死后依旧享用其遗产而不感伤怀的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里的“杯脔”指的是宴席上的美食,而“冷心腹”形容这些人的内心毫无温度,充满了贪婪和冷酷。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宣泄,但通过对比和暗示的手法,展现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反思。这样的处理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力度,使读者在阅读时能更加深入地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寒山

312首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