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日
润
州
第
一
江
流
荡
画
桡
,
虚
传
竞
渡
踏
风
潮
。
五
丝
谁
续
庚
寅
命
,
双
桨
人
过
丁
卯
桥
。
令
节
只
今
成
寂
寂
,
《
怀
沙
》
终
古
恨
迢
迢
。
何
如
满
泛
菖
蒲
酒
,
快
对
金
焦
破
泬
寥
。
写景
节日
地点
怀古
抒情
菖蒲酒
端午
江流
历史情感
虚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在润州的景象与情感。首句“第一江流荡画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江面上画船轻摇的美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节日氛围的场景。接着,“虚传竞渡踏风潮”一句,既是对传统龙舟竞渡活动的巧妙描述,也暗含了对现实与传说之间微妙差异的思考。“五丝谁续庚寅命,双桨人过丁卯桥”这两句诗,通过“五丝”和“双桨”的意象,不仅反映了端午节挂艾草、佩香囊的传统习俗,还蕴含了对生命延续和时间流转的感慨。“庚寅命”和“丁卯桥”则是具体的年份和地点,象征着特定历史时刻的情感寄托。“令节只今成寂寂,《怀沙》终古恨迢迢”两句,将节日的热闹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引出了对屈原《怀沙》这一经典作品中深沉情感的联想,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永恒情感的追思。最后,“何如满泛菖蒲酒,快对金焦破泬寥”则以一种洒脱的态度,建议人们在端午佳节之际,不妨举杯共饮菖蒲酒,面对自然美景,享受生活的美好,以此来化解心中的愁绪,寻求心灵的慰藉。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自然的独到见解,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南巡往日怜韶石,遍奏鸣琴六六峰。天阙自开双锦绣,翠华长驻一芙蓉。月明瑶瑟来双女,风起珠尘绕六龙。云里帝城蒲阪似,葱葱御气绛绡重。
丙申除夕(其二)
清·曾灿垣
向夕平安火,千门望寂然。役夫徵隔岁,征吏急穷年。敝屦行荒市,余生付石田。谁知此日月,数里异风烟。
人日瀛台即目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安长乐哕鸾声,佳祉欣占人日晴。祇以对时怀位育,因之取便到蓬瀛。岁华见说登台赏,国典惟遵彻乐韺。宝月楼头春色好,为田一揽万民情。
重九前一日同王杨二山人饮胡将军东郭草堂
明·宋登春
丫下寻陶令,篱边问葛疆。南山足芋栗,东郭此茅堂。萸酒年年事,菊花岁岁芳。白头还醉舞,休笑野人狂。
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其二)
清·李兆洛
浩荡珠江碧水湾,接连花地启禅关。一条果市人阗咽,百尺经楼佛空间。白足有贤思入社,青畦无数当看山。壁间小记题吾友,可惜斯游未及攀。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唐·崔元翰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
玉漏迟·记红桥故人春游
明·林鸿
惊鸦翻暗叶,桐花坠露,曲房新晓。蜡炬香笼准备,惜花起早。翠沼凝脂冰活,呵素手、衬妆初了。香径小。水溶溶,波暖正宜临眺。谁信造物无私,偏付与容华,称颦宜笑。更放花朝,日日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