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怀
广
思乡
抒情
写山
季节
天气
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的作品,名为《道路忆山中》。诗中的意境幽深,情感丰富,通过对比江南与楚越之地的自然景观和自身的情感体验,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无助。首句“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菱角采摘的声音与轻快的歌谣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接着,“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故土的情感割裂和深刻的乡愁。“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中,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思念之情并未消散,而是化作了一种返乡的渴望。随后的“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在“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中,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安稳生活,而现在则是放纵自我,无拘无束地面对现实。接着,“得性非外求,自已为谁纂”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不再寻求外界的认同与评价。“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一句,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秋夜虽然漫长,却不如夏日之短暂令人烦恼。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的无奈和哀愁。“濯流激浮湍,息阴倚密竿”描绘了一种水流湍急,阴影浓郁的自然景象,这可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紧接着,“怀故叵新欢,含悲忘春暖”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不如意时,内心的悲痛与无奈。最后两句“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和“殷勤诉危柱,慷慨命促管”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凄凄的明月似乎在吹拂着诗人的心灵,而那悠扬的音乐也只能是一种短暂的慰藉。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深刻体验,化作了对未来命运的关切。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谢灵运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谢灵运

109首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四十九。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集》等14种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