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写景
咏物
情感
夏日
励志
亲情
民谣

赏析

这首诗名为《苦荬》,由清代诗人曹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首句“往者登北岳,庳隘愧未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登临北岳时,因视野狭窄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接着,“黑壤育贞松,五鬣覆天镜”描绘了北岳的壮丽景色,黑色的土地孕育着坚韧的松树,松树的枝叶覆盖着如同镜子般的天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首夏尚悽切,冰窖碍途径”描述了初夏时节,天气仍然寒冷,冰窖阻碍了行人的道路,暗示了自然环境的严峻。然而,“苦菜独含和,青荄挺寒阱”则展示了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仍有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生长,如苦菜在寒冷的陷阱中依然保持和煦,青草也勇敢地挺立。接下来,“采撷敢告疲,实砺齿牙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诗人在“兹涖三山隅,水族既繁盛”中,又转向了对水生生物的观察,通过“上客进雕盘,肥腯茹馀佞”描绘了宴席上的场景,同时借以表达对奢华与节俭的不同态度。“朔南虽两乡,是物有恒性”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自然界的生物都遵循着相同的生存法则。然而,“荒世任奢取,俭者得其正”则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即在动荡的时代,人们往往追求奢侈,而节俭的人却能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最后,“群营目睫欢,难疗毕生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尽管人们在物质上欢愉,但内心的疾病难以治愈。通过“野趣满数茎,执匕悚而敬”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以及在饱食之后的平静与满足感。“饱食谢烦忧,洒洒梦飞磴”表达了诗人摆脱烦恼、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重与神人期,遐举发清咏”则是诗人对未来与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意愿。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深刻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