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姿
写景
山水
赞美
写山
边塞
写地
写雨
写花
荷花
情感
秋节
雄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太华)的壮丽与神秘,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座山峰的雄伟与独特。首先,诗人用“怪怪不可状,谁云仞五千”开篇,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华山的高度,让人感受到其超凡脱俗的气势。接着,“直侵黄道穿,高傍白榆篇”则描绘了华山直插云霄,仿佛要穿透天际的景象,与白榆树相映成趣,展现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秀气环秦甸,浓岚滴渭川”两句,通过“秀气”和“浓岚”的描绘,展现了华山周围的自然美景,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接下来,“掌高长托日,汉狭半含巅”则进一步强调了华山的高耸入云,仿佛能托起太阳,同时也暗示了其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夜响金丹杵,秋香玉井莲”这两句运用了神话色彩的描述,将华山与神仙活动联系起来,增添了神秘感。而“排虚摧劲翮,横锐决浮烟”则描绘了华山在云雾中穿行的动态美,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强烈影响。“隐豹文章异,孤松节操坚”通过动物和植物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华山的独特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渴虹粗饮涧,饥虎瘦吞泉”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华山的生机与活力。“磴道奇花合,杉株古蔓缠”描绘了华山上的自然景观,奇花异草与古老的杉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最后,“群材皆挺特,馀壤可陶甄”总结了华山的自然之美,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塑造能力。整首诗通过对华山的全方位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徐积

738首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其七)
明·胡应麟
携来双彩华,寒夜互生花。雪拥山阴棹,星偕博望槎。雁声流古塞,萤火乱平沙。几忆春明外,长灯对棣华。
戏邀道人观残花
宋·饶节
尚有残春已可怜,那堪宿雨夜溅溅。道人若有惜春意,赤脚来看也直钱。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