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塞责
拼音
fū yǎn sè zé
近义词
反义词
释义
敷衍:做事不认真;塞责:搪塞责任。做事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出处
清・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办事不认真。
解析
见“敷衍了事”。
示例
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典故
“敷衍”一词本来的意思是散播、传播的意思。例如《旧唐书・卷一一・代宗本纪》:“赞曰:『……扫除沴气,敷衍德音。』”沴,音lì,沴气就是恶气、邪气。意思是将恶气扫除,把德音传播出去。传播有表面铺陈的意思,所以后来引申转化成“办事不切实,仅顾表面应付”的意思,所以有“敷衍了事”、“敷衍塞责”的语词。“塞责”本来的意思有“抵偿过失、抵罪”的意思。例如《韩诗外传》卷一○:“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没矣,请塞责。”此处是说春秋时,鲁国勇士卞庄子,在母亲还活著的时候,三次参与战役,三次败北,因而被众人取笑。等到母亲过世后,卞庄子自动请求加入军队,他向领兵的将军说:“以前是考虑到母亲在世,应保全性命,所以参加战斗,屡次败北,因而受辱。今日母亲已经不在,已无后顾之忧,请让我尽番心力,抵偿过去的过错吧!”后来“塞责”一词,另外衍生出“搪塞责任”、“敷衍了事”的意思。例如《明史・卷二○六・张逵列传》:“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意思是说如果奏章是大家一起上奏,就避重就轻,以免惹祸上身;如果是自己上奏,就尽举一些微细的理由来推卸责任,所以“敷衍”和“塞责”就变成了相似词,合起来就是“敷衍塞责”的成语了。例如清代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丁巳五十八岁》提到当时甘肃省筹款一事,经过年余,因为地方上实在太穷,半数地方官都只是“敷衍塞责”而已。“敷衍塞责”,就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负责,只是表面应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