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若观火
拼音
dò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析
“洞若观火”和“洞察一切”;都表示“看得很清楚、明白”。不同在于:侧重点不同。“洞察一切”着重于对事物观察得深入而全面;指没有遗漏;而且只适用于人;“洞若观火”着重于观察事物的透彻程度;指十分明白清楚;可适用于人或物。
示例
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洞若观火”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 记“发薪”》)
典故
盘庚是成汤的十世孙,商朝的十七代君主。《尚书・盘庚》是盘庚为了迁都所作告谕臣民之书,共分三篇。上篇是盘庚对邦伯、执事等贵胄大臣的训诫之词,主要说明迁都是上天的旨意,任何阻碍迁都的行为都是违背天意的;中篇则是对平民的训词,口气严厉,语带威胁,要人民共同支持迁都之举,否则就会被处死;下篇则是迁都后,盘庚告诫百官诸侯之言,希望他们能够把恩德广施于民。在上篇里头,盘庚警告专权弄政的贵族大臣:“不是我荒废了先王的美德,而是你们的行为让先王的美德隐晦,不畏惧我这个君王。对于你们的计谋私心,我就像看著火光一样地清楚,只是因为我拙于谋划,才会让你们犯下这样的过失。如果你们能去除私心,把恩泽施于人民,这样才能大声的说你们是积德行善的人啊!”盘庚迁殷之后,消弭了王室内部的纷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后来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础。而“洞若观火”这句成语,后来就从这里的“予若观火”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观察事物非常透澈。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