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
拼音
rú huǒ rú tú
反义词
释义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出处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析
见“热火朝天”。
示例
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巴金《家》六)
典故
据《国语・吴语》载,春秋时,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之后,又出兵北征,想压制国力最强的晋国,以成为霸主。越王句践便趁机带兵攻击吴国,以报亡国之恨。吴王听到这个消息,赶快召集大臣商量对策。王孙雒认为应该尽快争取到霸主地位再回国,以鼓舞民心。吴王同意王孙雒的看法。当晚,军士都先吃饱,马匹也喂足粮草。到了半夜,士兵们穿好盔甲,拿起武器,勒住马舌,也不点灯,只用煮饭剩余的灶火照明。然后就摆开阵势,以一百人为一行,形成百行共约一万人的方阵。共有左军、中军、右军三个方阵,合计约三万人的阵势。中军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盔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装饰的箭,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白色的花;左军的士兵则一律穿红衣、红盔甲,拿红旗,使用红羽毛装饰的箭,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球;右军的士兵则一律穿黑衣、黑盔甲,拿黑旗,使用黑色羽毛装饰的箭,远远望去一片乌黑。天刚亮,吴国军队已近晋营,吴王亲自擂起战鼓,三军也跟著呐喊,声音响彻天地。晋国国君见到这样盛大的军容,吓得赶紧派人议和,尊吴王为霸主,这件事才告结束。后来“如火如荼”这个成语,就从原文中用来形容军容的“望之如荼”、“望之如火”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军容壮盛浩大,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兴盛或气氛的热烈。
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3万大军来到卫国黄池会盟。他让将士穿统一的红、白、黑三色战袍,按颜色分别整齐地排列,让人感觉到如火如荼,如此整齐的军容使他成为军事霸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