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当

拼音
shì bù kě dāng
释义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出处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解析
“势不可当”与“势如破竹”有别:“势不可当”侧重于形容力量强;“势如破竹”侧重于形容进程快。
示例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马超士卒,蓄锐日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
典故
据《晋书・卷六七・郗鉴列传》载,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定都建康。但天下仍是纷乱的局面,各地都有贼寇造反,甚至想要取帝位而代之。当时王含、钱凤进逼京师,朝廷百官莫不忧心忡忡。大部分的人都认为,王含、钱凤军力虽多,京师地小兵弱,难以久守,应乘敌人军力尚未集结前,由皇帝率军亲征。郗鉴却独排众议,认为:“王含、钱凤人多势众,且来势汹汹,朝中军力无法阻挡,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敌。而且王含军纪不严明,所到之处极尽搜刮,早已失去民心,只要能善用情势,必能克敌致胜。所以只要我方坚固自守,必有更多的忠义之士加入剿灭贼寇的阵容,让晋军更有胜算。如果今日与对方硬拚,我军力弱而敌方强,若是遭对方击败,就算有伍员之类的忠义之士愿意相助,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晋明帝听从郗鉴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原文中的“势不可当”,就用来比喻来势迅速、猛烈,无法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