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不齐

拼音
cēn cī bù qí
释义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表示不整齐。
解析
“参差不齐”和“良莠不齐”、“犬牙交错”;都有“不整齐”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参差不齐”是说长短、高低不整齐;“犬牙交错”是说长短、高低交错;纷乱的各种事物交织在一起;“良莠不齐”是说好的、坏的都有。②同样用于人;“参差不齐”是说好人坏人都有;“犬牙交错”不能用于人。③“同样用于事物”;“参差不齐”是说事物的高低大小不一;“良莠不齐”是说好事坏事混在一起;“犬牙交错”常指多种力量因素相互牵连;交错纷乱。
示例
这些树很久没有修剪了,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
典故
“参差”是不整齐的样子。在《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参差荇菜”一语,形容荇菜长短不一的样子。用于人事方面,则可形容品质或才能高低不同。在所引典源汉・扬雄《法言・序》中,更在“参差”后衍以“不齐”二字,加强其义。扬雄是西汉后期的重要文人,口吃不善言谈,以文章名世。《法言》一书乃扬雄仿《论语》所作,他在序中提到,自孔子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高低优劣相差甚大,应该以圣人之道加以衡量统一。后来“参差不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杂乱不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