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

拼音
dào xíng nì shī
释义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倒行逆施的。(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典故
据《史记・卷六六・伍子胥列传》载,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因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杀,只有他一人逃到吴国。伍子胥逃离楚国之前,曾对他的好友申包胥说:“我一定要灭亡楚国!”申包胥也说:“如果你灭了楚国,我也一定会复兴楚国。”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受到吴王阖庐的赏识,帮助吴国振兴国势,成为一方的霸主。但是在伍子胥的心中,从来没有忘记楚平王的杀害父兄之仇。后来楚国攻伐蔡国,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国的名义,带领吴兵攻打楚国,屡战屡胜,终于攻下楚国的郢都。此时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报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们挖开楚平王的坟墓,鞭笞平王的尸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这件事,就托人指责伍子胥说:“你虽是为了报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过分了,难道你忘了也曾是楚国的臣子吗?”伍子胥也托那人转告申包胥,说:“我有生之年报不了仇,就像太阳快下山了,要走的路却还很遥远,我怕等不及了,所以只好做出违背情理的事情。”伍子胥以“倒行而逆施之”说自己不按情理行事,后来“倒行逆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胡作非为的罪恶行径。
故事
春秋时伍子胥因父与兄被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打到楚国都城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坟鞭尸,友人反对,伍子胥说:“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