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腔作势

拼音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释义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出处
明・西湖居士《郁轮袍・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解析
见“装模作样”、“矫揉造作”、“虚情假意”。
示例
这种装腔作势,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根本不值得一读。
典故
“装腔作势”,原作“粧模作势”。粧,妆的俗字。“腔”,指的是说话的腔调。“势”,指表现出的姿态。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腔调与姿态都是刻意做作出来。元人萧德祥的杂剧《杀狗劝夫》第四折云:“你枉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教那厮越粧模越作势,尽场儿调刺。”意思是说:“亏你是个光明磊落的好汉,竟让那个小人如此故作姿态,若有其事地胡说八道,颠倒是非!”戏文中的“那厮”是指柳胡,他怀疑孙家兄弟杀了人,故意大声嚷嚷著要告官,目的是希望他们花钱消灾,而他可以从中获利。由于自以为捉住了孙家兄弟的把柄,所以柳胡气焰嚣张,“粧模作势”地故意摆出高姿态以恫吓对方。后来“装腔作势”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故意装出某种腔调或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