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拼音
yī máo bù bá
释义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出处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解析
“一毛不拔”和“爱财如命”都形容极其吝啬;“爱财如命”含有“极其贪婪”的意思;“一毛不拔”没有;“一毛不拔”含有“自私”的意思。“爱财如命”没有。
示例
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的去做。”后来“一毛不拔”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演变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于形容人非常吝啬。
故事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派代表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自私自利和无原则的仇杀,对立派杨朱则主张一切从自我的利益出发,即“为我”。墨翟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你愿意拔你身上的一毛而利天下吗?”杨朱不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