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荣

拼音
xīn xīn xiàng róng
释义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荣:茂盛。
出处
晋・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解析
“欣欣向荣”和“蒸蒸日上”;都形容事物繁荣。但“欣欣向荣”多偏重在“繁荣”、“昌盛”;“蒸蒸日上”偏重在“向上”;表明事物发展;上升和提高。
示例
在其间欣欣向荣的,只有鲜花和绿草,这是比喻对于将来的希望。(叶圣陶《搭班子》)
典故
“欣欣向荣”的“荣”,是形容茂盛、繁多的意思,如《荀子・大略》:“室宫荣与?妇谒盛与?”便是商汤向上天祈祷时,自问是否他所兴建的宫殿房室太过众多?“欣欣”则是形容草木兴盛繁荣的样子。如唐・张九龄〈感遇〉诗一二首之一:“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因此“欣欣向荣”可形容草木长得非常茂盛的样子。东晋诗人陶潜(公元365—427),生性安贫乐道,喜好亲近自然,他曾出任彭泽令,但因无法接受官场上的应酬生态,挂冠而去,并写了一首〈归去来兮辞〉抒发自己爱好自然,不慕荣利的志向。原文中有“木欣欣以向荣”一语,本是形容草木长得非常茂盛。后来“欣欣向荣”亦被用来比喻事物蓬勃发展、繁荣兴盛。如《清史稿・卷四九○・忠义列传四・明善》:“百物凋残,此桂独盛。愿吾民复苏,欣欣向荣,亦如此也。”就是这种用法。
故事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官职,他对当时朝廷的官场黑暗非常不满,表示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公元405年,他毅然辞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把路途所见所闻写成《归去来辞》,描写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