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败垂成

拼音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反义词
释义
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出处
《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表示惋惜。
解析
“功败垂成”与“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有别:“功败垂成”本身不指明遭到失败的原因;“功亏一篑”说明导致失败由于差最后一点儿努力;“功败垂成”的“功”指“成功”;“前功尽弃”的“功”指“努力”或“功劳”。
示例
况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师回去,以致功败垂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
典故
“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如果就“垂成之功”来推究典源,则在《三国志・卷二五・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杨阜》和《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严程阚薛传・薛莹》都可以看到“垂成之功”。但如果以“功败垂成”来推究,则当以《晋书・卷七九・谢安列传》为较早。〈谢安列传〉提到谢玄的事:谢玄是东晋时代的名将,具有治国的才能。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苻坚率领大军南侵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率兵迎战,两军对峙于淝水。谢玄派人要求前秦军队向后退,以便晋军渡河,这样两军可以快速决战;苻坚盘算著可以在晋军渡河时发动攻势,因此就答应了。就在前秦军队向后撤退时,后方将士以为前线失守,众多兵马一时乱了阵脚,形成混乱的局面。于是晋军乘机渡河攻击,前秦军队纷纷溃散,终被晋军打败。此时谢玄想要乘胜前进,平定西边的巩、洛以及北方的幽、燕等地,然而朝中大臣嫉妒他的功绩,以征战太久为理由,下令他班师回朝,镇守淮阴。就在回程的时候,谢玄身染疾病,一直不见好转,数年后病故时,才四十六岁。所以后人感叹,老天给他的年岁太短暂了,就在北伐即将成功之际,却因朝廷阻扰而失败了。后来〈谢安列传〉的原文“功败垂成”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指事情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
故事
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