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

拼音
gōng kuī yī kuì
释义
(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出处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
解析
“功亏一篑”和“功败垂成”、“前功尽弃”;都含有“以前的努力全白费;最后失败了”的意思。但“功亏一篑”含有“导致失败只差最后一点努力”的意思;“前功尽弃”中的“功”可理解为“功劳、功绩或努力”;“功亏一篑”和“功败垂成”的“功”没有“成功”的意思。
示例
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典故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声威显赫,四方蛮夷都来进贡。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进贡了几只土产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劝王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不要珍惜异物,以尽安定国家和保护人民的责任。如果不注意小节,最后会连累大德,就像堆积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篑土了,却不肯复上去而放弃,功败垂成,这实在太可惜了。“功亏一篑”出现在这席话中,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故事
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后,各地诸侯纷纷朝贡给他。太保召公对周武王说:“他们把珍宝、玉器贡献给你,你也要封赏他们,治理国家要时刻思想自己的德行,大德从小德积累起来的,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的。”周武王从此专心治理朝政。
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