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
庭
苒
苒
从
莎
长
,
凄
凉
雨
乍
晴
。
穷
秋
閒
客
步
,
落
日
乱
蛩
鸣
。
近
接
苔
阶
迥
,
遥
连
竹
径
平
。
杖
痕
兼
鹤
迹
,
来
往
自
纵
横
。
写景
秋天
雨天
场景
咏物
鹤
杖行
译文
莎草苒苒地生长,雨后初晴显得格外凄凉。
秋日里闲逛着客步,落日下蟋蟀鸣声杂乱。
近处连接着长满青苔的石阶,远望则与平坦的竹径相接。
拄着拐杖的痕迹与鹤的足迹交织,来往之间自由纵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静谧画面。"苒苒从莎长"写出了莎草丛生,随风摇曳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凄凉雨乍晴"则点明了不久前还下过雨,此刻雨后初晴,空气清新,带着一丝凄凉之感。"穷秋閒客步",诗人以闲客的身份漫步在深秋时节,足见其心境的悠闲和孤寂。"落日乱蛩鸣"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夕阳西下,秋虫的鸣声显得尤为嘈杂,却也增添了几分生动。"近接苔阶迥,遥连竹径平",诗人走近苔藓覆盖的台阶,视线延伸到远方,竹径笔直而开阔,展现出庭院的清幽与深远。"杖痕兼鹤迹"暗示了诗人可能独自一人,杖藜而行,留下了清晰的痕迹,也暗含了对仙鹤出没的想象。最后两句"来往自纵横",既描绘了诗人行走的自由自在,也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随意,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整体而言,这是一首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景色中的宋诗佳作。
释文兆
14首
闽(今福建)人(《湘山野录》卷中)。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四首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赋得弱柳鸣秋蝉
隋末唐初·李世民
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