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中
对
梅
寄
何
户
曹
(
其
二
)
休
说
登
山
与
绕
溪
,
林
间
曾
见
入
檐
低
。
尽
开
花
去
浑
如
雪
,
忽
有
香
来
即
是
题
。
九
客
不
容
同
气
味
,
六
宫
回
首
隔
云
泥
。
策
勋
商
鼎
何
愁
晚
,
幽
意
分
明
在
短
藜
。
写景
咏物
写花
情感
梅花
场景
写雨
忧民
秋节
赞美
译文
不要再说登山和绕溪的事情了,因为在林间我曾经看到过比屋檐还要低的景象。
所有的花都盛开,白得像雪一样,忽然有香气传来,这就是我要写的题目。
九位客人不能有相同的气味,皇宫中的女子回望我们如隔着天边与尘世的距离。
不要担心功名利禄的获得会晚,因为内心的幽静和远大的志向就在这一段简短的篱笆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梅花的清雅与高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雨中的独特风姿。首联“休说登山与绕溪,林间曾见入檐低”以对比手法,强调了梅花不同于寻常花卉,它不需刻意攀爬高山或绕过溪流,就能在林间悄然绽放,甚至深入屋檐,展现出一种自然而不张扬的美。颔联“尽开花去浑如雪,忽有香来即是题”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洁白与香气。即使是在雨中,梅花的花瓣也如同雪花般纯净,而那不经意间飘来的阵阵香气,仿佛是诗人的题咏,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颈联“九客不容同气味,六宫回首隔云泥”运用象征手法,将梅花比作高洁之士,不受世俗束缚,不与凡尘同流合污。这里的“九客”、“六宫”皆为借代,分别指代不同阶层的人,表达了梅花超脱世俗、独立自尊的精神品质。尾联“策勋商鼎何愁晚,幽意分明在短藜”则以历史典故收尾,暗示梅花虽处幽静之地,却能像古代贤人一样,不因环境的偏僻而失去其价值和意义。同时,“短藜”作为行者的工具,象征着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品格的期许。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中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更蕴含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和对个人品格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吴惟信
208首
南宋后期诗人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满庭芳(其三)探梅
宋·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
戏邀道人观残花
宋·饶节
尚有残春已可怜,那堪宿雨夜溅溅。道人若有惜春意,赤脚来看也直钱。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