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自然
转变
心态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伯端的作品,属道家内丹之作。全诗以内丹术语构建,意在表达修炼过程中的某种境界和体悟。"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里阴。" 这两句讲的是通过冥想(取)将心神凝聚于脾经的“坎”位,也就是人体内丹术中的下丹田处,使之变得坚固实在,然后再引导心神去触动(点化)位于胸部的心肺之间的“离宫”,即精神与物质交换之处,达到阴阳调和、内外合一的状态。"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 这两句表达的是通过上述修炼过程,使得身体(乾健体,即坚固健康的躯体)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做到内心的思想和意志决定一切行动,包括隐蔽不露和迅速跳脱等,不再受外界约束。整首诗表达了通过内丹修炼达到精神物质合一、身体强健以及超越世俗束缚的理想状态,是典型的道家追求。

张伯端

139首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树中草
唐·李白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再次前韵和治芗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背嵬之军顺昌帜,先声夺人畴不识。不数永嘉八面锋,合撰会昌一品集。天生橡笔擅高文,自织锦机精句律。大才从来难为用,心恻寒泉渫不食。徽之诗句上屏风,玉局恩知超荐汲。戴花尧叟生.....
食薇
宋·张耒
岁穷阴不解,短日过墙微。幽鸟穿林小,寒乌啄树饥。冰霜崖岭壮,烟火井闾稀。老拙安閒僻,无心厌食薇。
临江仙
元·牧常晁
打破这阳炉阴鼎,跃番黑汞红铅。龟蛇龙虎总虚言。六根并四大,阴物一齐捐。有个天然真一种,非心非肾非玄。不容口意识情传。修丹如此到,可谓大罗仙。
颂古四十首(其三十)
宋·释守珣
无寒暑处洞山语,多少禅人迷处所。寒时向火热乘凉,一生免得避寒暑。
孙宾叟道人
宋·苏辙
万里飘然不系舟,酒垆一笑便相投。千金不换金丹诀,何事惟须一布裘。
峡山飞来寺
明·梁有誉
碧流环黛壑,琪树隐珠宫。佛影诸天近,空香下界同。悬峰吐日月,古壁淡烟虹。开凿元神造,飞栖叹鬼工。云屯山欲坠,潭静水恒空。势倚乾维外,形盘地轴东。觉花常捧露,忍草自含风。宝.....
清·爱新觉罗·弘历
苍松翠柏得相于,堤上陌头自不如。绿柳何曾读家语,择交解与善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