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花
春天
咏物
情感
悼亡

译文

三月的江边春光飞送,景色如画,花香扑人,随马行去令人心神陶醉却又伤感离魂。
隔着帘子,春天的影子被撩乱得无影无踪,而水面上细雨绵绵,仿佛雪后的痕迹一般清晰可见。
燕子带着残存的香气飞来又飞去,鱼儿在水面吹出小小的涟漪,像是在吞吐着什么。
可怜这春光的本性何其轻薄,最终化作青萍却无法托根而生。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朱应辰的《杨花》描绘了春天三月江边杨花纷飞的场景。首句“三月江头飞送春”形象地写出杨花在春风中飘散,仿佛在传递着春天的信息。"扑人随马断人魂"则通过杨花的飘忽不定和数量之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触动。接下来,“隔帘撩乱春无影,着水廉纤雪有痕”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杨花落在帘幕上,虽看不见踪影却能感知其存在,如同雪花落在水面留下的痕迹,暗示了杨花的轻盈与生命力。“燕带残香飞又落,鱼吹小点吐还吞”通过燕子衔着带有杨花香气的空气和鱼儿吞吐间似乎也沾染了杨花,进一步渲染了杨花的飘逸和自然界的和谐。最后,“可怜天性何轻薄,化作青萍不托根”表达了诗人对杨花命运的感慨,虽然杨花轻盈美丽,但其生命短暂且无定所,只能随风飘荡,无法像青萍那样扎根大地,流露出淡淡的哀怜和对坚韧之美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杨花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对稳定生活的渴望,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朱应辰

13首
少事举业,旋弃去。从杨铁崖学古文。洪武初应诏起,乞近地养亲,为本郡儒学训导,改江阴。博学多伎能,篆籀法古,亦善白描人物。有《漱芳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