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中
郑
悫
三
伏
之
际
率
宾
僚
避
暑
于
使
君
林
取
大
莲
叶
盛
酒
以
簪
刺
叶
令
与
柄
通
屈
茎
轮
囷
如
象
鼻
焉
传
吸
之
名
碧
筒
杯
故
坡
诗
云
碧
碗
犹
作
象
鼻
弯
白
酒
时
带
莲
心
苦
丙
寅
五
月
宜
兴
州
赏
诚
以
此
为
题
为
赋
十
一
首
(
其
一
)
外
直
中
通
异
众
芳
,
嗅
来
叶
气
胜
花
香
。
一
杯
先
吸
鉴
湖
月
,
满
口
潜
消
玉
井
霜
。
尤
胜
朱
樱
煎
作
蜜
,
何
须
紫
蔗
压
为
浆
。
细
看
象
鼻
弯
弯
曲
,
刺
手
犹
嫌
绿
柄
长
。
写景
咏物
夏日
植物
写叶
赞颂
比兴手法
译文
它的外型挺直,内部空灵,与众芳草不同,闻起来叶子的气息胜过花香。
先以一杯来品尝鉴湖的月色,满口中悄悄消融的像是玉井的霜气。
尤其是这种叶子比朱樱煎作的蜜还要美味,何须再用紫蔗压榨成浆呢?
仔细看它的象鼻形状弯弯曲曲,即使它的绿色长柄有些刺手,也嫌它太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时的独特饮酒方式,诗人陆文圭通过洛中郑悫的宴会上使用大莲叶制作的"碧筒杯",展现了宋代人对清凉夏日的享受和创意。"外直中通异众芳",赞美了莲叶的清新脱俗,不同于寻常花卉;"嗅来叶气胜花香",进一步强调了莲叶的香气浓郁。饮者将酒吸过叶柄,仿佛月光下鉴湖的清冷与玉井的寒霜融入杯中,增添了品饮的趣味和清凉感。诗人还拿朱樱蜜和紫蔗浆相比,认为这种独特的莲叶吸饮更胜一筹。"尤胜朱樱煎作蜜,何须紫蔗压为浆",表达了对这种自然风味的赞赏。最后,诗人细致地观察到莲叶形状如象鼻,弯曲而刺手,绿色的柄虽长,却增添了饮酒时的趣味性。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既展示了夏日避暑的情景,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细腻品味。
陆文圭
625首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满庭芳(其三)探梅
宋·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
望秦川/南歌子(其三)
宋·程垓
翠黛随妆浅,铢衣称体香。好风偏与十分凉。却扇含情独自、绕池塘。碧藕丝丝嫩,红榴叶叶双。牵丝摘叶为谁忙。情到厌厌拼醉、又何妨。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