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耀
鹿
访
使
山水写景
抒情
怀古
记梦
山水
写山
壮志豪情
佳节

译文

航海的人谈论着瀛洲,那里的烟波渺茫难以寻找。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明灭或许能看见。
天姥山直插云霄横亘天际,气势超越五岳盖过赤城。
天台山高有四万八千丈,面对它也要向东南倾斜。
我想借此梦游吴越,一夜之间飞渡镜湖映月。
镜湖月光照亮我的影子,送我到剡溪边。
谢灵运曾歇息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溪水荡漾,清猿啼叫。
我穿着谢公的木屐,攀登直通青云的阶梯。
半山腰见到海日升起,空中传来天鸡鸣叫。
千岩万转道路难辨,我在花丛石间迷失,夜色忽然降临。
熊咆哮龙吟震动山泉,深林战栗,峰巅震惊。
云层青黑预示暴雨,水面平静升腾薄雾。
电闪雷鸣,山峰崩塌,洞天石门轰然开启。
青冥之上浩渺无边,日月照耀着金银装饰的仙境。
仙人们穿着霓裳乘风驾驭,云中的君主纷纷降落。
老虎弹奏瑟,鸾鸟驾车,仙人们排列如麻。
忽然心惊魂动,猛然惊醒发出长叹。
醒来时只有枕席,刚才的仙境已消失无踪。
世间的欢乐如此短暂,自古以来万事如流水东逝。
告别你后何时再会?暂且让白鹿在青崖间自由漫步,想走就去寻访名山。
怎能低头屈服于权贵,让我无法保持开朗的笑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李白超凡脱俗、才情澎湃的个性,以及他对自然山川的深切感情和丰富想象。首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即设定了一个神秘而遥远的意境,瀛洲本是传说中仙岛,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接下来,“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则通过越人的口述,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境界。“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一段落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天姥山脉如同天然屏障,与天相连,气势磅磅。这里诗人以其雄浑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力量。“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高耸入云,其高度被夸张为四万八千丈,与之对峙,则是东南诸山皆相形见绌,显示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此处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借助这般壮丽景色进入梦境,翱翔于吴越之间,宛如在镜湖的明月下穿梭自如。这一段落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里,湖中的明月不仅映照着诗人,更是引导他到达目的地剡溪。诗人借此描绘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公,即指谢灵运,他曾居住的地方依然存在。这里的渌水清澈,猿啼声响,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对于先贤居所的一种怀念。“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穿着谢灵运留下的鞋履,攀登青云之巅。这不仅是一个实际行动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显示出诗人对于高洁与超脱世俗的向往。“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一段落继续描绘了诗人攀登至高处所见所闻。半壁之上可以望见海日,而在空中还能听到天鸡的叫声,这些都是超现实的神话景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诗人通过这段落表达了攀登过程中的曲折和困难,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突然黑暗。这里,“迷花”可能指的是山间的迷雾,而“倚石”则是攀岩之举。“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这一段落描绘了一种壮丽而又神秘的情景。熊咆龙吟,即山间的溪流发出如同动物叫声和龙吟的声音;“殷岩泉”则是指源自幽深岩穴的泉水;“慄深林兮惊层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深邃森林及其巍然屹立之景象的震撼。接下来的几句:“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则是对自然风光的进一步描绘,其中包含了天气变化、山川壮观以及洞穴奇景。“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一段落继续强调了天姥山脉的神秘与深邃,其高度之大连天际相接,而在其上,日月光辉照射着金银般的云海。“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里诗人借用了神话中的意象,将自己比作云中之君,以风为马,穿梭于云端。这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合一的想法,是李白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一段落描述了一种神仙降临的情景,其中虎皮为鼓、鸾鸟驾车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突然之间灵魂震荡、精神振奋的情感体验。这种情绪转换,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是对前文神仙境界的一种回应。“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梦醒之后,对于曾经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和超凡情怀的留恋与不舍。这里,“枕席”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日常生活,而“烟霞”则是诗中屡次出现的仙境意象。最后,诗人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总结全诗,表达了对世间凡尘和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里,“行乐”指的是人生旅途中的快乐与悲欢,而“东流水”则象征着时间的不可挽回和历史的不断流转。“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这一句是诗人的告别之语,将白鹿放归自然,以此表达对自由与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而最后一句,“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是诗人对于必须去拜访名山,以及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束缚时的心情表达。这里,“摧眉”、“折腰”都是形象地描述了精神上的屈服,而“不得开心颜”则是这种屈服带来的心灵痛苦。

李白

1048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
明·王守仁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东溪精舍杂咏为吴中美作
明·王恭
延陵精舍东溪口,六曲屏山对虚牖。绝壁连冈入万松,一涧盘陀大如斗。盘石垂萝密更偏,黄精潭上写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烟霞小有天。烟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谁知鲁中叟,发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