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物咏松
山水写景
哲理抒情
寒冬景物
赞美自然

译文

一位高僧在丈室中面对着白色的墙壁站立,他的脸色像积雪一样洁白,皮肤的光泽如同湿润的玉。
卧云主人则开始展现出他的清狂之态,他泼洒出一斗松烟色的墨汁。
从笔下流出的墨水可以弥补自然的不足,他画出了苍老而长着黑须的龙。
这条老龙只愿意展现出它的半身形象,而它的另一半身躯隐藏在何处呢?
龙的性情变化无穷,它的头角插着戟,尾巴摇动时带起风。
它行走之处伴随着雷电和云雨,这景象难道是在严冬时节吗?
蛰伏的龙低垂着头等待蛰虫,丰隆之神捉住龙并把它扔到墙壁上,再次化作了百尺高的老松树。
老松树的前身其实是老龙,虽然松树和龙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着神奇的力量和灵性。
即使在风雨之后,它趺坐的姿态仍然威严,依然能发出如涛声般的吼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寺丈室壁画,以清狂的卧云主人泼墨画松的场景为背景。诗人首先赞美了画中的松树色泽如积雪般洁白,光影湿润,展现了高僧居所的静谧与艺术之美。接着,诗人赞叹画家的技艺,认为其笔触能弥补造物之工,创造出苍劲的老黑龙形象,象征着力量与神秘。龙的形象变化无穷,既有头插戟的威猛,又有尾摆动的灵动。在画中,它似乎能引发自然界的雷电云雨,即使在寒冬时节也充满活力。随后,画面中的龙化身为老松,而老松又曾是老龙,两者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诗人强调松龙虽形态各异,但依然保持着神灵般的通达。最后,诗人描述了丈室内的宁静氛围,即使经历了风雨,松龙依旧屹立不倒,仿佛涛声回荡在禅定之中,寓意着坚韧与超脱的精神境界。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画家的才情和丈室壁画的艺术魅力。

猜您喜欢

同赵叔问江仲嘉游法华之胜为曲水会有客先焉还饮舟中分韵赋诗得山字一首
宋·程俱
乖龙忽起华阳天,东来御雨鸣空山。丰隆轰空光照地,怒髯抉石翻云烟。蜿蜒遗迹尚如昨,势若九曲来河源。纷纷火齐散林莽,至今璀璨青霞端。我来夏木正森寂,万箨篵篵抽琅玕。冰渠逗玉转.....
丹霞篇寄冲妙观方友
元·何儒行
麻姑诸峰插脩翠,麻姑仙人鸣玉佩。中有道人饵丹霞,采术餐芝鍊元气。此地昔年我曾游,苍霞碧树烟云秋,仙坛石老苔花幽。寻观怪石狮子踞,石屋落日玄猿愁。玄猿愁,白鹤舞,相携乘风淩.....
和范监簿(其二)
宋·释重显
品汇不自适,善政还可寻。县楼清夜上,岛月思云侵。谁有古菱花,照此真宰心。
岁在辛酉改元嘉泰庚伏之末拉亲友姚述之鲜长源黎元实逃暑南岩讲河朔故事也聪山主从游竟日因摘东坡山谷诗句集成四章题石壁以纪行
宋·苏植
江山松柏深复深,清风一榻抵千金。人间热恼无处洗,借我一庵聊洗心。世上功名何日是,我生百事常随缘。吟哦相对忌三伏,歌罢曲肱还醉眠。水边林下逢衲子,我亦来追六月凉。传得黄州新.....
予己未十月二十有二日去涪上越明年八月二十有八日以事再来观山川之胜无异于昔而予之幽忧抑郁亦自若也
宋·晁公溯
重来閒曳杖藜行,白帽依前似管宁。风雨只如当日恨,江山不改故时青。天寒未夕窗先暝,霜晚无声叶自零。诗罢时为洛生咏,醉吟聊使故人听。
游云台山
明·张岳
高台初日上嶙峋,芝草琅玕别有春。不用丹青图将相,只留岩壑待幽人。
题长江万里图
元·丁复
天不限南北,人方乐耕渔。承平百年日,慷慨万里图。恍然旧游地,浩荡清兴发。放船白帝城下秋,载酒黄牛峡中月。明发古夷陵,为访姜诗井。披蓁罥修筒,寒花汲空冷。湍流激柔橹,崚下荆.....
京师观音院新堂
宋·曾巩
九衢言语乱人耳,三市尘沙眯人目。猿狙未惯裹章绶,鱼鸟宁忘慕溪谷?恨无栖宿在清旷,欲弄潺湲愈烦燠。道人谁氏斥佳境,决汉披霄敞华屋。骈罗嶷嶷三秀石,丛迸娟娟两修竹。云蒸雨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