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咏物
写竹
哲理
赞美

译文

桃李皆艳丽而竹子独自保持清新,红紫的花朵都令人沉醉,但竹子却独自保持清醒。
这竹子确实有独特的节操,但为什么今日会因空罍瓶而感到烦心呢?
即使空罍瓶了,竹子依然不改其态,莫非它是模糊恍惚而迷失了真主吗?
改变方向、变换位置使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当年的高风亮节如今又在何处呢?
我听说种竹子不需要刻意去移动它,只需等待雨季的到来和顺应天时人事的安排。
如果能使它保持原本的青翠并始终不改初衷,那么它又怎能向南生长呢?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对比桃李的艳丽与竹的清雅,表达了对竹独特品质的赞美。诗人以“桃李皆艳竹独清,红紫皆醉竹独醒”开篇,将竹与其他花卉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了竹的高洁与清醒。接着,“此君洵自有奇节,胡然此日烦罍瓶”一句,进一步赞扬了竹的奇特节操,并对竹的遭遇表示了关切。“罍瓶罄矣竹不改,岂其惝恍迷真宰”则表达了竹即使面对困境也不改变本色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竹可能遭遇的某种困惑或迷失。接下来,“移方易向惘不知,当年高节今安在”两句,似乎在探讨竹的过去与现在,是否还能保持其高洁之节。最后,“吾闻种竹无期雨即移,全凭人事与天时。若使沈酣终不改,青青安得向南枝”则是对竹命运的思考。诗人认为竹的命运不仅取决于自然条件(如雨水),更依赖于人的照料和顺应天时。同时,表达了希望竹能始终坚守其本性,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青翠向阳的姿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竹的高洁品质,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坚持自我、顺应自然、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和坚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下六雨后每题二绝禁犯本题及风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绝(其五)
宋·胡寅
六出谁人剪刻成,侵凌飘洒正纵横。仙姿不赖相黏缀,浣尽浮埃艳更明。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