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鸟
动物
赞美
动物情感

译文

译文:回到堂上作为佳肴,但又不忍心将其与膏脂芗草一同烹饪。
译文:幸运的是能被烹饪成雌雄双禽的佳肴,再也不用担心在粟米场上啄食而受到忧虑。
译文:美丽的鸟儿在华丽的屋宇中供人欣赏玩味,而无法再在原来的山岭上自由翱翔。
译文:它的翅膀被警告儿童不要剪去,任由他们将这锦绣般的羽毛展开。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郑方二君以生鹧鸪数双见贻赋诗答之》组诗中的第六首。诗中通过描绘对生鹧鸪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归为堂上馔,未忍佐膏芗”,诗人先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生鹧鸪命运的同情,它们本应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却因某种原因得以存活,未被烹饪享用。这里暗含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接着,“有幸烹雌妇,无忧啄粟场”两句,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生鹧鸪的命运。雌雄相配,共同生活,没有担忧食物来源的困扰,这种生存状态虽非理想,但也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诗人在这里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友情与自由的向往。“华轩供爱玩,故岭绝回翔”两句,诗人将生鹧鸪置于华丽的轩中,供人观赏,但失去了在故岭间自由飞翔的天性。这不仅是对生鹧鸪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的反思。最后,“翅戒儿童剪,从他锦绣张”两句,诗人以生鹧鸪的翅膀为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破坏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让它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即使是在看似美好的环境中,也要保持自然的本色。整首诗通过对生鹧鸪命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为人题翎毛四首(其三)锦鸡
明·陈㷆
虬枝翻老圃,下有双锦衣。曾笼贡天子,刷羽依晴晖。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明·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夏日高封部过余读书处
明·左国玑
野人避徵书,不受朝簪扰。忽弃紫金鱼,来寻白鸥鸟。夷门城东甘隐居,蓬草不见谈玄庐。皆云管乐能龙卧,谁识虞卿亦著书。炎天尔跨青骡走,何意敲门访巢叟。入林一笑草堂开,习习凉飙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