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竿
写景
春天
抒情
赞美
山水
田园
地点
黄州
动物
鲥鱼
情感

译文

春天即将结束,荔枝开始吐露花蕊,木棉花却已凋谢。
细雨含着烟雾,尚未形成滂沱大雨。甘溪送来清澈的泉水。
主人雅致地分出美酒,倒入玉杯中。茶香四溢,寒气从松树间生出,面对着秀美的山峰景色。
听说鲥鱼更加早熟。已经三五个蛋形郎,竹竿轻轻摇动的样子。
住在滩头让我高兴,不愁没有红颊樱桃的少。更别说用花酿的酒还是用酴醾造的。
尽情畅饮,黄莺的鸣叫声环绕四周,让人流连忘返,舍不得归舟,这样的情感真是太好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的感受。首先,诗人通过“芳春欲杪”、“荔枝吐蕊”、“木棉残了”等词句,勾勒出春天即将结束的氛围,荔枝开始绽放,木棉花已凋谢,展现出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接着,“细雨含烟,未成流水滂沱小”描绘了春雨绵绵的情景,雨丝如烟,虽未形成大雨,却也增添了几分诗意。诗人进一步通过“甘溪遣送清泉皎”、“主人雅、玉缸分到”等描述,展现了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清泉从甘溪中流出,主人以雅致的玉缸分享这份清甜,与自然和谐共处。“泼茶香、寒生松间,对凤山娟妙”则将场景转向室内,茶香在松林间弥漫,面对着娟秀的凤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里的“寒生松间”可能是指茶香在松林中散发出的清新之感,与“泼茶香”相呼应,增添了诗的意境。后半部分,“闻说鲥鱼更早。已三五蛋郎,竹竿轻袅”转而描写食物与生活细节,提到了早熟的鲥鱼和轻盈的竹竿,展现了生活的丰富与乐趣。接着,“喜住滩头,不愁红颊樱桃少”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喜爱,即使没有过多的樱桃,也能在滩头找到快乐。最后,“花醪况是酴醾造。任酣畅,莺声四绕,流连忘却归舟,情太好”则以酒和莺声为媒介,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即使忘记了归途,也觉得情意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