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山水
咏物
写鸟
情感
爱情
赞颂
地点
镜湖
秋天
落花

赏析

这首《阮郎归·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燕子在湖畔、水面、空中与人间的活动,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双双剪水镜湖旁”,开篇即以“剪水”形象地描绘了燕子在湖面上飞翔的姿态,仿佛剪出了水面的波纹,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镜湖旁”则点明了地点,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萍开一片光”,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静谧与明亮,通过“一片光”强调了湖面反射的光芒,与燕子的活动相映成趣。“游鱼正绕紫鸳鸯”,将视线转向水中,描绘了鱼儿围绕着鸳鸯嬉戏的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下文的“轻衔过夕阳”埋下了伏笔。“轻衔过夕阳”,燕子在夕阳的余晖中轻巧地掠过水面,这一瞬间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体现了燕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新月上,素琴张”,月亮升起,琴声响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雅致的氛围,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窥人在画梁”,燕子在屋檐或画梁上窥视人类的生活,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互动,增加了诗歌的人情味。“巢中多少落花芳。成泥更有香”,最后两句描绘了燕子筑巢时,花瓣与泥土混合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重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整首词通过燕子这一小生灵的活动,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