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曲
湖
光
山
色
映
柴
扉
,
茅
屋
疏
篱
客
到
稀
。
閒
摘
松
花
酿
春
酒
,
旋
裁
荷
叶
制
秋
衣
。
红
分
夜
火
明
书
屋
,
绿
涨
晴
波
没
钓
矶
。
惟
有
溪
头
双
白
鸟
,
朝
朝
相
对
亦
忘
机
。
写景
山水
田园
写鸟
情感
思乡
赞美
湖光山色
春景
译文
第一行:“湖光山色映照在简陋的柴门前,茅草屋和稀疏的篱笆旁,客人稀少。”
第二行:“闲暇时摘取松花来酿造春酒,旋即裁剪荷叶制作秋天的衣裳。”
第三行:“夜晚的灯火照亮了红色的书屋,绿色的水波涨起淹没了钓鱼的礁石。”
第四行:“只有溪头那两只白鸟,每天面对着(这里的生活)也忘记了心机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光山色与自然景致的和谐交融,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首句“湖光山色映柴扉”,开篇即以壮丽的自然风光引入,湖水与山峦倒映在简朴的柴门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氛围。接着,“茅屋疏篱客到稀”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宁静,来访者寥寥无几,更显出主人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閒摘松花酿春酒,旋裁荷叶制秋衣”两句,通过日常的劳作与享受,展现出诗人的生活情趣。采摘松花酿酒,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裁剪荷叶制作衣物,则是利用自然资源,展现了一种朴素而实用的生活智慧。“红分夜火明书屋,绿涨晴波没钓矶”描绘了夜晚与晴日的不同景象。夜晚,一盏灯火照亮书屋,映照出诗人的读书之乐;晴日,湖面波光粼粼,绿意盎然,钓鱼之人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惟有溪头双白鸟,朝朝相对亦忘机”以两只白鸟作为收尾,寓意深远。这两只白鸟朝朝相对,似乎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象征着诗人追求的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