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
禅理
抒情写怀
哲理

赏析

这两句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病中诗十五首》中的两句,反映了诗人在病中时的感受和心境。"一床方丈向阳开"描绘了诗人卧病在床,面对着温暖的阳光,这种景象给他带来了一丝慰藉之情。"劳动文殊问疾来"则表明诗人的朋友或僧人文殊因为关心他的健康而前来探望。接下来的两句"欲界凡夫何足道,四禅天始免风灾"则流露出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信仰。在这段文字中,"欲界凡夫"指的是被欲望束缚的凡人,而"四禅天始免风灾"则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一定层次的禅定状态可以超脱世间的烦恼和灾难。整体来看,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在病中时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他对于佛法的理解以及追求心灵解脱的情怀。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尽管身处困境,但精神世界却是自由且豁达的。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