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景
抒情
感时
夜坐
梧桐
蟋蟀
四季变化

译文

弯弯的月亮照在门前,长夜坐守情感绵绵。
梧桐树影投在台阶,蟋蟀叫声近在床边。
黎明的光透过窗户来,秋天的凉意爬上竹席。
感叹时光不禁回忆,不眠直到鸡叫天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过往事物的回忆。开篇“斜月入前楹”一句,设定了夜晚的宁静氛围,斜斜的月光透过屋前的檐下,洒在室内,营造出一种淡雅而神秘的气息。紧接着,“迢迢夜坐情”表达了诗人独自守着这份寂寞之中所萌生的无限情思。这里的“迢迢”形容夜晚的悠长,也暗示了内心情感的复杂和深沉。“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宁静之中蕴含的生机。梧桐树在夜晚投下的阴影,以及蟋蟀发出的声音,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的交融。“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两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晨曦透过窗棂渐渐到来,而秋天的凉意则似乎随着床上的被褥而生。这既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受。最后,“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在夜深人静之际,他因为思念往昔而不能成眠,直至鸡鸣时分才罢休。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思念之美。它不仅是诗人夜间生活的一种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内心世界的映射。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猜您喜欢

清平乐·冬夜
明末清初·曹溶
月波秋泻,松冷穿窗罅。散步湖干渔笛下,的是含情者。夜来蟋蟀如年,浮花倦理觥船。吟遍满阶黄叶,奈他心在秋边。
玉阶怨
明·李先芳
蟋蟀鸣玉阶,梧桐落金井。纨扇本生凉,错恨秋风冷。
九月七日龙山感赋简苏郡丞
明·宋登春
残日凋山叶,凉云脆渚芹。空怜黄菊酒,不醉白头人。秋水还堪赋,高台易怆神。去来随老马,疏散任吾真。
夜坐有怀寄故人
元·刘因
几叶疏桐万斛秋,四山清露一窗幽。高情千古谢安石,壮志平生马少游。有错真成六州铁,欲还空说大刀头。悠悠且付天公在,未必苍生待尔忧。
东坡书院与允山禅丈夜坐
清·严遂成
爱与名僧对,廊阴浸碧池。竹非因月瘦,山不压云痴。暮气鹤飞杳,秋容枫落迟。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
感秋(其三)
明·梁有誉
江湖此日复何如,谩向天南赋卜居。京国念归怀陆橘,乡园行乐想潘舆。候虫声起灯花落,社燕巢空木叶疏。一出碧山秋已晚,惭随时哲待公车。
过石岭关
明·杨巍
石岭月初上,登登仆从劳。山城秋路远,戍鼓夜深高。驱马临重隘,感时换二毛。风尘频看剑,无梦向江皋。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宋·张矩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