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雨
皇
帝
嗣
宝
历
,
元
和
三
年
冬
。
自
冬
及
春
暮
,
不
雨
旱
爞
爞
。
上
心
念
下
民
,
惧
岁
成
灾
凶
。
遂
下
罪
己
诏
,
殷
勤
告
万
邦
。
帝
曰
予
一
人
,
继
天
承
祖
宗
。
忧
勤
不
遑
宁
,
夙
夜
心
忡
忡
。
元
年
诛
刘
辟
,
一
举
靖
巴
邛
。
二
年
戮
李
锜
,
不
战
安
江
东
。
顾
惟
眇
眇
德
,
遽
有
巍
巍
功
。
或
者
天
降
沴
,
无
乃
儆
予
躬
。
上
思
答
天
戒
,
下
思
致
时
邕
。
莫
如
率
其
身
,
慈
和
与
俭
恭
。
乃
命
罢
进
献
,
乃
命
赈
饥
穷
。
宥
死
降
五
刑
,
责
己
宽
三
农
。
宫
女
出
宣
徽
,
厩
马
减
飞
龙
。
庶
政
靡
不
举
,
皆
出
自
宸
衷
。
奔
腾
道
路
人
,
伛
偻
田
野
翁
。
欢
呼
相
告
报
,
感
泣
涕
沾
胸
。
顺
人
人
心
悦
,
先
天
天
意
从
。
诏
下
才
七
日
,
和
气
生
冲
融
。
凝
为
油
油
云
,
散
作
习
习
风
。
昼
夜
三
日
雨
,
凄
凄
复
濛
濛
。
万
心
春
熙
熙
,
百
谷
青
芃
芃
。
人
变
愁
为
喜
,
岁
易
俭
为
丰
。
乃
知
王
者
心
,
忧
乐
与
众
同
。
皇
天
与
后
土
,
所
感
无
不
通
。
冠
佩
何
锵
锵
,
将
相
及
王
公
。
蹈
舞
呼
万
岁
,
列
贺
明
庭
中
。
小
臣
诚
愚
陋
,
职
忝
金
銮
宫
。
稽
首
再
三
拜
,
一
言
献
天
聪
。
君
以
明
为
圣
,
臣
以
直
为
忠
。
敢
贺
有
其
始
,
亦
愿
有
其
终
。
政治题材
咏物言志
写心抒情
写雨
赞美皇帝
译文
皇帝继承了皇位,开始执政的宝历,是元和三年冬。
从冬天到春末,没有下雨,干旱严重。
皇帝心中惦记着百姓,担心整个年岁会成为灾年。
于是下诏自责,向全国百姓诚恳地告知。
皇帝说他是奉天承运的一个人,继承了祖宗的基业。
他忧心国事,没有片刻安宁,日夜心中忧虑。
元年时诛杀了刘辟,一举平定了巴蜀和邛州。
二年时又杀了李锜,轻易地使江东安定。
回想起微薄的德行,却有如此大的功绩。
或许这是天降的灾异,莫非是警告我自身?
皇帝思量如何回应天戒,又思量如何使时世太平。
最好的办法是率先做出表率,以慈爱、节俭和恭敬的态度治理国家。
于是命令停止进贡和进献之事,命令赈济饥饿的穷人。
宽恕死刑,减轻其他刑罚,宽待农民。
宫女走出宫殿宣示君恩,马厩里的骏马减少了(暗示节省开支用于民)。
所有政务都得到妥善处理,都是出自皇帝的内心决定。
奔走的人们欢欣鼓舞,躬耕的老人也伛偻着背脊欢喜。
他们互相告知喜讯,感动得泪水沾湿了胸襟。
这样顺应民心民意,使得上天的意志也随之听从。
下诏后仅仅七天,和气便产生了,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这和气凝聚成油油乌云,散作习习微风。
接着昼夜下了三天雨,雨丝凄凄复濛濛。
万民心中充满喜悦,各种谷物也长得茂盛。
人们将忧愁变为喜悦,年景由俭朴转为丰收。
这才知道君王的心意,是与民众共同忧乐的。
上天与大地都感应到了皇上的诚意,无论何处都能相通。
文武百官衣冠楚楚,将相王公们齐聚一堂。
他们踏着舞步高呼万岁,在宫廷中列队祝贺。
我虽是小臣,但身居金銮殿旁的宫中任职。
我叩头多次后,有一句话想献给皇上以增智慧。
君王应以明达为圣明,臣子应以忠诚为职责。
我谨以此言献贺皇上治理之始,也愿其始终如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贺雨》。诗中描述了皇帝在遭遇连续干旱之后,对民众的关怀与对天气变化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下诏书自我批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缓解灾情,最终因其诚恳之心引得甘霖,结束了干旱。诗中充满了作者对君主宽仁政策的赞美和对自然天气变化的敬畏。从艺术构成上看,这首诗语言平实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又不失豪迈。它以皇帝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幅员宽广、层次分明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旱爐爐”、“沴”、“慈和与俭恭”等词汇来形容皇帝的忧心和他的治国理念,同时也通过“眇眇德”、“巍巍功”等表述了皇帝的德行与政绩。诗中还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皇帝宽仁政策的效果,如“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以及“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等句子,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也彰显了皇帝治国有方。最后,诗人以谦逊之态表达自己对君主圣明的赞誉和个人职责感,使得整首诗既有宏大的政治视野,又不失个人的真挚情感。
白居易
2943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