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中
喜
山
僧
摘
杨
梅
至
一
望
山
坳
红
紫
堆
,
皋
亭
五
月
熟
杨
梅
。
家
家
火
树
垂
千
缬
,
日
日
冰
盘
荐
百
枚
。
尚
拟
趁
晴
看
饱
去
,
却
怜
和
雨
摘
将
来
。
莫
论
风
味
如
西
碛
,
齿
软
还
须
嚼
几
回
。
写景
夏令
咏物
写山
赞美
场景
山水的景色
对佳品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采摘杨梅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情感细腻的表达。首句“一望山坳红紫堆”以视觉形象开篇,将山坳间成熟的杨梅比作红紫色的堆砌,生动地展现了杨梅的色彩与丰收景象。接着,“皋亭五月熟杨梅”点明地点与时间,皋亭山在五月时分迎来了杨梅的成熟季节。“家家火树垂千缬,日日冰盘荐百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杨梅的盛况,家家户户门前挂满了色彩斑斓的杨梅,每日餐桌上都摆满了新鲜的杨梅,体现了杨梅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受欢迎程度。这里运用了“火树”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杨梅的鲜艳与繁多。“尚拟趁晴看饱去,却怜和雨摘将来”表达了诗人对杨梅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雨中采摘的无奈与欣赏。尽管希望在晴天品尝到新鲜的杨梅,但最终还是欣赏并接受了雨中采摘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和接纳。最后一句“莫论风味如西碛,齿软还须嚼几回”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杨梅风味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品尝杨梅需要细细品味,享受其独特的口感与滋味。这里的“西碛”可能是指遥远的地方,强调了杨梅风味的独特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融入,展现了雨中采摘杨梅的场景,以及人们对这一传统美食的喜爱与珍惜,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
李流芳
376首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奉圣寺古树
清·张鹏翮
古树难为大厦支,横秋老气亦神奇。几经风雨存贞干,留与山门作护持。
宫词(其十六)
明·张凤翔
禁柳春深草色新,杨花飞趁扑虫人。君王殿上宣名字,旋绾颓鸦抹绛唇。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