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雨
若
自
常
熟
过
访
见
君
疑
旧
识
,
不
必
故
人
书
。
所
念
久
离
别
,
欣
闻
近
起
居
。
朋
来
鸿
雁
后
,
雨
止
菊
花
初
。
得
问
虞
山
树
,
寒
红
三
月
如
。
写景
怀古
抒情
写秋
写山
朋友情感
写花
菊花
节令
寒露
地点
虞山
秋日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钟惺对友人沈雨若来访的欢迎和问候之作。首句"见君疑旧识"表达了诗人见到沈雨若时的惊喜,仿佛他是久违的老朋友,尽管初次相见。"不必故人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意外的亲切感,似乎无需过多客套,就像收到老朋友的信件一样。"所念久离别"直接道出了诗人与沈雨若长时间的分离,以及对彼此思念之情的深厚。"欣闻近起居"则表达了诗人得知友人近况的喜悦,关心对方的生活起居。"朋来鸿雁后"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暗示沈雨若的到来如同鸿雁带来远方的消息,增添了相聚的诗意。"雨止菊花初"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象,以菊花的盛开象征友人来访的好时光。最后两句"得问虞山树,寒红三月如"以虞山为背景,想象春天的虞山景色,寒红的花朵在三月里依然鲜艳,寓意友情如春花般经冬不凋,长久而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体现了钟惺诗歌的清雅风格。
钟惺
43首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
宋·朱翌
六花几岁不来南,大似优昙欲遇难。瓦响急倾鲛鮹颗,袖宽先得柳花团。莫忧荔子明年少,已是梅英向腊残。骨冷魂清北风里,更临江槛俯惊湍。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