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佛教哲理
写心境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开的《辞世偈》,简洁而深邃。"虚空不生,虚空不灭",这两句表达了佛教中对空性的理解,认为虚空并非实有实体,它既无生亦无灭,强调了万物皆空的哲学观念。"证得虚空,虚空不别",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通过证悟达到的境地,即认识到一切差别皆为幻象,连虚空也不再有所分别。整体上,此诗体现了禅宗对宇宙本质和人生解脱的追求,具有浓厚的佛教禅意。

猜您喜欢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唐·王维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无.....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三)法会因由分第一
宋·释印肃
圣凡同遣日,尽讲波罗蜜。□唯解空知,更不劳心力。
玉瓶
明·梁以壮
瓦砾非所贵,无暇彻底澄。爱花添洁水,当座见良朋。气煖宜幽独,心虚入夜灯。在山犹自抱,器汝亦何凭。
捣练子
元·侯善渊
真藏假,假藏真。释然独体绝疏亲。混元中,无我人。神通道,道通神。澄澄虚璧若冰轮。辗天河,出六尘。
偈颂七十一首(其一)
宋·释了惠
投胎不著,一错百错。周行七步惹尘埃,直至如今抖不落。抖不落,定慧只得将错就错。
宋·释宗演
猴王久受幽沉苦,法力冥资得上天。须信自心元是佛,灵光洞耀没中边。
端居写兴
宋·李龏
地偏双耳静,心近古无怀。扫壁书秋梦,听钟辨午斋。贫疏亲骨肉,老病瘦形骸。欲买刘伶锸,教童死即埋。
偈五十三首(其五十一)
宋·释克勤
一向孤峰独宿,目视云霄。虽则不埋没宗风,无乃太高生。一向十字路口,土面灰头,利物应机。虽则埋没自己,无乃太屈辱生。况明悟之士,顶门具眼,肘后有符。出没卷舒,得大自在。动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