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
学
诗
(
其
九
)
谯
人
夏
侯
氏
,
有
女
志
独
高
。
夫
家
尽
荡
灭
,
节
义
终
持
操
。
荣
华
昔
共
享
,
祸
患
今
同
遭
。
妾
身
偶
生
存
,
志
巳
埋
黄
蒿
。
亲
戚
勿
讶
我
,
人
类
异
羽
毛
。
引
刀
断
耳
鼻
,
见
义
不
见
刀
。
至
厚
莫
如
地
,
桑
田
变
波
涛
。
真
金
不
畏
火
,
见
此
女
儿
曹
。
咏史怀古
情感
节义
读书励志
女德
亲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女子在夫家败落后的坚守节操,展现了她超凡脱俗的品质和对道德的执着追求。诗中以“谯人夏侯氏”为引子,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谯地的女子夏侯氏。接着,诗人描绘了夏侯氏在丈夫家族衰败后,依然坚持自己的节操与道德,体现了她的高尚情操。“荣华昔共享,祸患今同遭。”这两句对比鲜明,前一句描述了过去夫妻二人共同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光,而后一句则揭示了如今面对共同的灾祸,两人却不得不各自承受命运的残酷。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人物命运的转折,也强调了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妾身偶生存,志巳埋黄蒿。”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虽然侥幸存活于世,但内心深处的志向与信念已经随着丈夫的离世而消逝,如同黄蒿般随风飘散,暗示了她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失落。“亲戚勿讶我,人类异羽毛。”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与世俗的不同,她认为自己与他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对道德与节操的坚守上,如同羽毛与人类的区别一样明显。“引刀断耳鼻,见义不见刀。”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为了坚守道义,不惜自残身体,表现出她对道德原则的极端坚持,即使面对痛苦与牺牲也在所不惜。“至厚莫如地,桑田变波涛。”这句话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大地是最厚实的,即便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依旧稳固不变。这里借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坚定与持久。“真金不畏火,见此女儿曹。”最后一句以真金不惧烈火的特性,象征着主人公如同真正的金子一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其内在的品质始终不变。同时,诗人也借此赞扬了这位女性的美德,称她为“女儿曹”,即女性中的佼佼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侯氏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她在逆境中坚守道德与节操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充满了对人性、道德与命运的探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方孝孺
408首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您喜欢
湖南学使院联
清·吴省兰
畏简书并畏人言,常以无欺盟夙夜;正文风先正士习,惟将有耻勖胶庠。
咏史诗八首(其七)
魏晋·左思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
魏节妇诗
明·邓林
结发有成言,白头永相保。娈娈红芳年,良人逝何蚤。誓欲同穴归,高堂阿母老。况有黄口儿,呱呱在襁褓。忍死称未亡,全此父母道。或言人在世,轻尘栖弱草。及时不改图,容颜岂长好。妇.....
再和(其二)
宋·项安世
听说忠臣孝子,不论往事今人。衣上淋浪清泪,一生长为君亲。
重读唐太宗纪(其一)
宋·范成大
父子情深苦亦深,盖天神武一沾襟。想当拔刃投床际,也忆海池舟里心。
杂咏一百首(其十二)宜臼
宋·刘克庄
莫亲于父子,天性有时移。竟以妇为厉,空令传作诗。
咏史(其一)袁绍
宋末元初·陈普
弟北兄南竞效尤,邺中半邺半青州。身分家裂无全理,终使辽东送二头。
咏史(其二)审配
宋末元初·陈普
独拥残兵守邺城,伫儒袁尚去擒兄。一时天地方翻覆,安把人伦罪审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