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羽
每
望
还
乡
著
锦
衣
,
楚
人
早
被
沐
猴
讥
。
沛
公
不
杀
降
王
杀
,
残
暴
优
柔
已
两
非
。
咏史
咏人物
抒情
写史实
赏析
这首诗《项羽》由清代诗人周绍祖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首句“每望还乡著锦衣”,以“锦衣”象征荣华富贵,表达了项羽渴望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心愿。然而,这句诗也暗含了对项羽命运多舛的感慨,预示着他的结局并非如愿以偿。次句“楚人早被沐猴讥”,借用“沐猴而冠”这一成语,讽刺了项羽虽然身居高位,但最终却落得众叛亲离、被人嘲笑的下场。这里的“楚人”既指项羽的部下,也暗喻了整个楚国的命运,暗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失去了人心。第三句“沛公不杀降王杀”,通过对比刘邦对待投降者的不同态度,突出了项羽的残暴与刘邦的优柔。这句话强调了项羽在处理内部矛盾时的不当做法,导致了他失去盟友和支持,最终走向失败。最后一句“残暴优柔已两非”,总结了项羽性格中的两个极端:一方面,他因残暴而失去人心;另一方面,他缺乏足够的决断力和宽容心,导致了优柔寡断。这两者都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体现了诗人对项羽复杂性格的深刻洞察。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不仅展现了项羽个人命运的悲剧,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读史杂感
明末清初·吴伟业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方处士挽诗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感事(其四)
清·顾炎武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仆穷居方丈之室睹时事有郁抑于中者欲默则不能欲言则不可因作五歌以遣意冀轺轩之使有闻焉(其三)
明·黎民表
买香南海千馀日,昔日十家空九室。恶风巨舶不复来,官府悬金费要质。已闻关门閒斥堠,复见宫中祠太乙。君王蚤晚罢轮台,江湖私愿从玆毕。
过废江宁县
唐·罗隐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甲寅闽变,永嘉令马公琾与温处道陈公丹赤同时殉难,今春马公子观察君陈情行在,特锡恩谥忠勤,敬赋一章以纪其盛
清·沈元沧
一官迢递到岩疆,闽海烽烟正扰攘。此日陈豨终负汉,同时南八自忠唐。三年乱定闻家祭,两字名尊慰国殇。庙社灵旗应俨在,清魂千古恋桐乡。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