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不离
拼音
cùn bù bù lí
释义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
示例
他家女孩儿韩爱姐,逐日上去答应老太太,寸步不离,要一奉十,拣口儿吃用,换套穿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一回)
典故
“寸步不离”是说紧紧相随,连一小步都不离开,这个词语见于《太平广记・卷三八九・陆东美》引录的《述异记》。这篇故事是讲述一个名叫陆东美的人,娶了一位仪容举止都非常出众的朱氏。夫妻二人互相敬重,极为恩爱,总是“寸步不相离”地紧紧相随,当时的人都称他们为“比(bì)肩人”。但由于两人太过恩爱,朱氏死后陆东美也了无生趣,不吃不喝地一心求死。陆东美死后,家人便将他与朱氏合葬,不到一年,坟上长出一棵梓树,树根相连,树身分成二枝但却紧紧相抱,就好像陆氏夫妇生前那样的形影不离。后来“寸步不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关系密切,总是在一起,但不限用在夫妻关系,如《水浒传》第二回:“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著,寸步不离。”即为此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