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未丰

拼音
yǔ máo wèi fēng
释义
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丰:丰满)。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示例
但这好象“中日亲善,同存共荣”之说,从羽毛未丰的无产者看来,是一种欺骗。(鲁迅《二心集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典故
苏秦(公元前?—317),字季子,洛阳人,是战国时的纵横家,与张仪一同拜师于鬼谷子。据《战国策・秦策一》载,在他学成时,想向秦惠王求官,于是游说秦王说:“贵国西边有富庶的汉中和巴蜀,北方有胡地的皮革和代地的良马,南边的巫峡和黔中地形险要,东边的殽山和函谷是要塞。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不但地大物博,又有天然屏障,可说是天府之国。加上大王您又是贤君,士兵人民众多,只要好好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必能并吞所有诸侯,称霸天下。”秦惠王听了苏秦的话说:“我曾听说,一只鸟在羽毛还没长丰满之前,不可以高飞;一个国家在法令还没有制定之前,不可以严刑处罚;在照顾还不够时,不可以派使百姓做事;在政教还推动不顺的时候,不可以交付大臣其他任务。今天先生你远道来向我建言,我很感激,但目前条件尚未成熟,改日再向你请教。”苏秦在秦国耗费了所有资财,上书十多次,但都不被采纳,只有无奈的返家。后来“羽毛未丰”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毛羽不丰满者”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势力或能力不够雄厚,还不足以独当一面。
故事
战国时期,洛阳人苏秦曾向鬼谷子学习辩术与谋略,他周游列国,游说他的政治观点。他到秦国游说秦王,希望他与六国联盟。秦惠王有吞并六国的野心,根本不接受他的观点,说苏秦是一个羽毛未丰的小鸟,是不能成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