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抒情
励志
古意
抒情
写花
海榴花
秋节
友情
读后感
写山水

译文

我独自登上高楼远望宫禁,北斗星的光芒寒气逼人,而我穿着布袍感到冷。
酒杯中有酒,宴席上有肉,我醉饱之后,甚至翻河倒海,濯足其中。
从这里向东北可以望见燕地和齐地,向西南则连接着汴梁和宋境。
君王施行仁政,天下万里清明,宝剑虽在匣中却长久不用。
如果我空食厚禄,会被人耻笑,写文章也觉得自己没有文采。
我读书破万卷,经常与英雄豪杰交往。
虽然没有仲长统那样的才子与我为伴,也没有隽不疑那样的贤臣为我出谋划策。
但是我依然被一些名言警句所感动,俊爽豁达的精神风貌也成为我的老师。
在海榴花开的晚春时节我独自饮酒,江风吹拂着帆船,显得格外豪迈洒脱。
雨后蝉声杂乱如同优美的弦乐,林间的月色如银色的沟壑般摇曳生姿。
我的诗情就像画一样展现在霸陵岸边,笔锋之利甚至可以撼动滕王阁。
主人虽未到任做官的地方,但他的田园已经被荒苔占据了一半。
我又怎能安于现状呢?我要策马奔腾,在风尘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人生的离合就像这样,让我们为这世事举杯痛饮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君王以及个人理想的深切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首句“独上高楼望宫省”,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高远之感,他仰望皇宫,心中涌动着对权力与秩序的感慨。接着,“北斗芒寒布袍冷”一句,通过北斗星的寒冷与诗人穿着的布袍,营造出一种深秋或冬日的凄凉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郁。“尊中有酒筵有肉,醉饱翻河濯双足”描绘了诗人借酒浇愁、放纵自我的场景,通过饮酒、吃肉、洗脚等行为,释放了内心的压抑与疲惫。这一段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逃避。“东北望燕齐,西南连汴宋”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接下来,“君王有道万里清,宝剑匣中长不用”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希望君王施行仁政,天下太平。“素餐大恐前人嗤,为文更觉无色丝”表明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所反思,担心被人非议,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困惑与自我怀疑。“读书每破千万卷,交结时与英雄期”体现了诗人勤奋好学、渴望结交志同道合之士的心态。“岂不有仲长统,又不有隽不疑”引用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与向往。“名言入耳足感激,俊爽豁达俱吾师”强调了名言警句对诗人的激励作用,以及对俊逸洒脱之人的学习与模仿。最后,“海榴花开晚独酌,江风吹帆何磊落”、“雨后蝉声杂绮弦,林间月色摇银壑”等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诗情画在霸陵岸,笔锋欲撼滕王阁”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对伟大作品的向往。“主人作宦犹未来,田园一半为荒苔”则流露出对仕途未定、田园荒芜的无奈与感慨。“我亦安能居此哉,马蹄猎猎踏风埃”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生离合大如此,为君且尽黄金杯”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反思。诗中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内敛的一面,展现了诗人多面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园桂初发邀同社小饮
宋·张镃
故故论年赏,新看惜未多。一香参众树,千月下纤娥。今雨胡能阻,秋虫亦复歌。有情毋吝醉,斯世合婆娑。
九日陪两制诸公燕赵氏园亭
宋·强至
筋力追欢胜去年,不应吹帽愧华颠。壮心未折秋风里,笑口频开晚照边。学士带欺黄菊烂,侍臣绶夺紫萸鲜。自怜蹭蹬诸公后,一醉犹能赋此筵。
满江红(其十一)次韵训宗定九
明末清初·梁清标
客去梁园,经年别、邹阳枚叔。双鱼到、齐纨佳句,琳琅盈目。自愧疏慵真忝窃,定交缟带多名宿。忆蕉林、把酒对斜阳,人如菊。载新柳,三间屋。携万卷,山林福。笑蜗争蚁斗,纷纭朝局。.....
灵谷山
宋·曾季狸
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仄足行鸟道,势欲抟青冥。仙事虽渺茫,幽讨未忘情。高秋八月后,择胜来经行。黄.....
自楚归寄同社诸友
清·徐田
逆旅长歌动客星,杨花化作楚江萍。仙人玉笛横江夏,贾客云帆出洞庭。说剑荆台花匼匝,吹箫吴市雨淋铃。亲知莫讶头毛白,一杖全收五岳青。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唐·雍陶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
访孟守
宋·汪莘
紫阳佳山水,帝室雄垣藩。桑柘若云屯,梨枣如星环。迩来十四载,有失汉诏宽。坐令陇亩上,面作百摺酸。侯来自江西,与物破险艰。处处春风村,家家秋月湾。矧侯老儒术,渊源起波澜。文.....
寄孙正之
宋·王安石
南游忽忽与谁言,共笑谋生识最昏。万事百年能自信,一箪五鼎不须论。友中惟子长招隐,世上何人可避喧。千里秋风相望处,皖公溪上正开樽。